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> 资讯信息 >> 焦点

从“被扶”到“扶人”——我与陕北农村扶贫的故事

时间:2019/9/28 11:24:47原创点击:403
   外婆是个淳朴的陕北农村妇女,认的字不多,却满肚子故事。小时候在月光下的窑洞门口听故事时,最常听的就是外婆年轻时的奇闻轶事,或者温馨,或者感伤,但总也脱不开一个“穷”字。今年她以73岁高龄,再给我们讲故事时总说:现在赶上了好时候啊。

   诚然,现在正是中华民族的好时候,外婆渐渐年长,祖国也渐渐成长起来。那时村里去镇上赶着牛车需要翻山越岭一个多小时,如今开车在柏油路上只需要十几分钟;那时过年每人一根烟花舍不得放,现在除夕烟花放够才舍得回家;那时孩子缺钙只能晒晒太阳乞求他平安长大,如今我的孩子从小科学饮食营养齐全。外婆与时代一起成长,如今的繁华陕北,正如她所愿,而这一切,来源于国家持之以恒的扶贫政策。

   自记事起,村里小学旁边就有一块石碑,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国家与榆林当地各级政府、国企给村里拨的款,修的建筑。包括村里的学校、水窖、马路、两座小桥、十几座坝,都是国家出资支持修建,我们走在大路上,在明亮的教室学习,在坝地里劳作,村里人无不享受着国家的扶持。近几年,村里终于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,家家户户有了卫星电视、太阳能热水器、手机电话,年久失修各据山头的窑洞也都变成了连绵的砖石平房,每次回村参加六月初八庙会都有一番新体验。
   论起扶贫,人们常说“扶贫先扶志”,而扶志必须靠教育,说起这个,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小学二年级时的一次大学生下乡活动。我至今记得那六个大学生的模样,四男二女,他们受国家召唤而来,从大城市翻山越岭坐长途车又转牛车来到这个只有一部电话、加起来不到十台电视的小山村。他们在暑假放下家庭与我们一起走山路,喝井水,睡窑洞,每日教我们唱歌,带我们给孤寡老人洗衣服劈柴,我的暑假一般都是玩闹中度过,而那一次,是我唯一一次快乐的在学习中度过。如今想来,这便是最大最好的“扶志”,一群懵懂的孩子,最大只是初中,最小还在学前班,大多从未见过城市,是这几个大学生让我们知道城市什么呢,外面的世界有什么,最好的生活应该是怎样,而这一切,都要通过读书与致富来达到。我相信那时候的每个小伙伴心中都有了一个清晰或模糊的梦想,那就是努力读书,走出山村,报效祖国。如今我和爱人一起在西安求学回来,一起生活在城市中,在各自的岗位上建设新榆林,我相信与那时的启蒙是有些关系的。
   如今我也加入了榆林的扶贫企业,在农村帮助农民们种黄芪致富,从被扶贫者变成了去扶贫者。虽然上班回家要走好几十公里,但每次想起那六个大学生,又觉得这不算什么。我在高速公路上乘着轿车,他们在崎岖的山路上赶着牛车,我有什么资格抱怨呢,只愿能为山村扶贫做出更多贡献,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,为祖国70周年之风云激荡、繁荣富强献策献力,也不枉受这十几年的读书学习。
   七十年来,不止是山村,不止是榆林,全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进步,我没能从头到尾见证这一伟大的崛起,但如今我们可以亲自参与到建设中来。我们坚信,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,家乡、榆林、乃至全国一定能够走出经济发展、生态文明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的新路子,让“山清水秀、地绿天蓝” 美好蓝图遍地生根。

声明: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;图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

客服QQ:85906361;客服邮箱:85906361@qq.com

相关内容

最新信息

更多>>

热点信息

关于我们
|
联系我们
|
友情链接
经营许可证编号:陕B2-20100046号 备案编号:陕B2-20100046号 网监备案号:XA10035
Copyright©2004 - 2014 c029.com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西安热线 西安热线万事通 版权所有